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会议精彩回顾 > 详情

汪鸣:国家三大战略与物流园区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8日20:13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在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的主题演讲(摘要)
2015731山东烟台)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背景
物流园区已不仅仅是聚集物流活动的场所和载体,而是成为物流业实现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相互之间的一个联系节点。物流园区的变化,预示着它对于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运行模式的一种超前反映。以前,物流园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现在物流园区已经转变成超前体现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新业态出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和产业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主要依靠产品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而这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这与国际经济整体的变化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极限,出现了拐点。目前中国经济急需调结构和转方式。调结构即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转方式是以前主要靠投入为主,靠要素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的内升性,主要靠创新、服务、消费的升级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战略,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要求。从总体上看,三大战略解决了三个层次的空间发展问题。
(一)“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重点解决中国和国际产业和经济联系问题,和愿意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以包容和共同发展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寻找以产品拉动经济的同时,与沿线沿路国家进行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未来中国经济需要依靠两条腿走路。
一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无法像美国把制造业全部或大多数转移出去,通过金融和消费来支撑经济发展。同时,中国未来将成为拥有15亿人口的大国,15亿人全面达到小康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却需要多个国家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多国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因此我国的制造业不仅不会消亡,还要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水平。
二是与“一带一路”上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合作,通过输出产业技术、产能合作,来帮助其发展经济。一方面可以产生更大的产品消费规模,另一方面与中国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内在的经济合作机制和共同的利益驱使,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长江经济带的GDP占到全国的40%以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带,是实力最高的一个产业带。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并不是帮助长江经济带在全国进一步提高它的经济占有率,拉大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而是要寻求一个在我国内部、省和省之间如何开展经济和产业合作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各个地区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优惠政策各自发展,是点状式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点状发展变成通道化发展,再从通道化发展变为全国的网络化发展。
长江经济带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通过省和省之间的合作,找到一个跨区域的产业布局和机制,为我们国家和更远的国家之间建立起经济合作关系,探索制度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产品出口基本上靠单打独斗,因而造成了生产同一产品的多家企业在海外互相压价。这反映出我们产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合作机制。我们没有前瞻性的为这种机制去进行研究,进行制度安排。如果我们想在“一带一路”上成功引领国际性经济合作,我们自身合作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不可能引导周边国家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周边很多国家通过中国获得的利益更大,但和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变得很微妙了,反而不如我们穷时紧密。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群区域和以中心城为核心的相关城市之间产业合作的关系。北京具有首都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核心要义在于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带动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合作。
国家三大战略要解决的是大空间尺度、中空间尺度和小空间尺度经济和产业合作的问题,通过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来寻求未来不同城市之间、不同省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合理的经济分工和产业合作,跨越行政区划,促进行政发展和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四)三大战略的关键和驱动力
(1)三大战略的关键
三大战略的关键有以下四点:一是解决跨行政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使经济末端的一些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三是统一国内大市场;四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三大战略的驱动力
三大战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力。第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意味着还有5年时间,要使落后地区达到小康水平,因而西部必定要开放,要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走出去。第二是调结构和转方式,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产生的边际效应已经不完全是正的。这也是在目前经济低迷时期,国家没有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原因。目前,国家做了很多工具包,与2008年时不同的是,其将投资项目的建设运营作为整体考虑,而不是直接投资。第三是产业走出去,产业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产能搬家,而是应该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帮助“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产业,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三大战略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三大战略构成了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脉络,因而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体体现在两大层面上。
(一)物流业一体化发展
根据三大战略的要求,按照国际、国内、城市群三个不同层次来推进物流业一体化发展,以支撑不同层面上产业链构建和产业集群培育的需要。简单的物流服务向供应链管理转变,通过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支撑产业链的构建和特定地区的紧密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
(二)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
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集群的打造无法遍地开花,其要沿着特定的通道和依托特定的枢纽来进行,需要按照海向和陆向双向辐射,来建立跨区域的物流通道和建立关键性物流枢纽节点。而“通道+节点”的网络模式与物流园区网络构建紧密相联,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但如何在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资源、服务等等的整合和转接,形成在特定区域、特定通道上的网络系统,是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三、三大战略对物流体系的建设要求
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建设适应三大战略的物流体系。
(一)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要求
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辐射范围的物流通道建设要求,而且需要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对匹配的物流能力需要,应重点强化国内、国际和城际三个层次和辐射范围的物流通道设施建设。目前,国家正在重点强化这方面的建议,三个方面都有专门的专项规划,有的已经出台,有的正在研究中。
(1)国内通道
对于国内通道而言,重点是推进沿长江、进出疆、出入藏,以及与这些通道联通度高的中、西部地区物流大通道建设,使西部也成为重要的枢纽点。
(2)国际通道
对于国际通道而言,主要是完成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陆上和海上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包括推进中巴、中哈、中蒙、中俄、中塔阿伊、中吉乌等铁路物流建设等。但建设国际通道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在其他国家建这些通道面临着其国家产业、安全、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
(3)城际通道
对于城际通道而言,重点是满足城市群内不同城市合作的要求,如北京把商贸物流企业转移到河北和天津,但是北京消费依然存在,所以需要建立周边地区的物流设施的布局与通道之间的配合,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
(二)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要求
(1)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配套的物流服务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无法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还必须推进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而物流服务一体化的重点是多式联运和多式联运配套服务的发展。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多式联运,我们必须将物流资源整合,在物流供应链的串接方面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
(2)加快物流服务“走出去”步伐
一是我国物流服务企业要具备国际化的服务能力,不能仅限于在国内范围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要跟随产品、产业走出去开展延伸的全方位供应链物流服务,提高我国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是我国要主动参与甚至引领国际双多边的运输、物流协定,以及相关的标准化等,为我国物流服务走出去提供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彻底解决我国物流服务走出去的被动局面。
(3)实现运输服务向物流服务的转型
运输服务需要植入物流理念,要对货物进行全程跟踪,满足不同货物不同要求的运输服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装、运、卸。
(三)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高效化要求
(1)建设城际高效物流服务网络
对于城镇化地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效化。城镇化地区要建立紧密的内在经济联系,必须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否则产业很难走出去,其和快递不让进楼的道理相似。不让快递上楼,而相应的配置服务又没跟上,收件人将会为接收快递而苦恼。所以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首先就是建设城际高效的物流网络,形成城际的物流服务网络系统。
(2)培育城镇化地区物流枢纽
依托城际高效物流系统和城镇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枢纽,为物流要素的聚集和物流服务合理化提供支撑。
四、物流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点线串接贯通的“一带一路”物流体系建设
“一带一路”在我国版图上的基本空间格局是贯穿东、中、西的多条大通道和多个内陆枢纽节点,以及衔接国际的多个海、陆、空海向和陆向前沿据点。
(二)水陆空并举的长江经济带物流服务系统建设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水、陆、空协同并举发展,满足产业密集布局带状区域的经济要素流动和产业合作发展的需要。通过水、陆、空协同并举,形成多种模式的运输方式,支持产业合作和产业布局,而不是缺乏层次和缺乏深度的低运价支持。
(三)一体化的京津冀区域快速高效物流体系建设
需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探索依托城市群的一体化高效物流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为点线串接贯通提供经济容量支持。
(四)网络统筹下的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物流体系
在各个区域战略所形成的物流体系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强化区域战略下物流系统的关联性,通过通道优化和枢纽优化两大途径,对物流系统整体进行再优化,实现新经济空间格局下由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构成的覆盖国内、跨越国际的物流网络统筹发展。
五、物流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国内物流体系建设策略
为防止盲目建设和发展,防止国家战略的地方化倾向,必须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建设和发展重点。
(1)突出战略性、据点性物流枢纽节点建设
(2)优化重要物流通道建设。
(3)推进辐射能力强大的物流服务系统建设
(二)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策略
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际物流通道和境外陆、海物流枢纽,尤其是对“一路一带”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六、物流园区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国际及跨区域物流园区发展
(1)通道化运输服务系统涉及的产业
包括跨区域及国际多式联运服务、国际物流服务、通关服务、跨国运输服务平台、跨国运输信息与结算系统。
(2)枢纽化运输服务系统涉及的产业
包括大宗物质和原材料转运服务、围绕运输枢纽的集疏运服务、区域分拨与配送服务、仓储服务,以及配套的物流增值服务。
(3)通道和枢纽结合的运输与物流整合服务产业
包括服务国际、国内区域的产业集聚平台、通道与枢纽投资建设与运行服务等。
(4)与物流服务产业相匹配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针对不同的产业园区,或者针对不同的区域资源禀赋,按照物流产业先行的原则,打造扩张发展能力较强、物流支撑模式清晰、解决方案明确的各种产业集聚区,形成具有新的国家战略空间格局特点的产业链系统,创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环境和条件。
(5)产业的选择
按照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布局发展特点,进行产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选择,在不同区域形成基础产业、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联动发展、整体发展的全新格局。
(二)城市群物流园区发展
(1)核心城市物流产业转移与布局
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产业聚集发展初步完成后,在城市群发展进程中,需要实现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物流产业发展分工,转移核心城市既有物流产业,打造服务核心城市的物流园区系统,按照外围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中心城市配送点三级物流模式进行布局建设,为未来物流园区布局调整、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2)城市物流产业运行政策调整
城市群为整体的物流产业发展,是未来物流业布局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将使得过去缺乏资源聚集和整合能力的一般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需要城市群整体进行政策方面的创新,打破部门界限,交叉融合管理,物流园区网络化投资建设和运营才能实现。在网络化物流园区的系统上,搭载新的商业元素,就有可能打造出全新的物流产业生态,推进物流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园区专委会、中国物流学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