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物流运作共同化、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目的而在城市周边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东京,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在中国也被称为“物流基地”或有时称为“物流中心”。另外,英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墨西哥等也都先后建立了物流园区和货运配送中心。当前,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兴未艾,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对物流园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始于1998年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的提出,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2003年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达到一个高潮期,之后随着政府、行业协会的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物流园区规划热潮逐渐放缓,并趋于理性化,正在步入健康发展阶段。
截至2008年7月,中国物流园区(基地)约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122个,占25.7%;在建的219个,占46.1%;规划中的134个,占28.2%。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已成为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有机对接的平台,对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的物流园区走过了10年历程,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实践起步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全国范围内除西藏外几乎所有省份都有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态势。
总体来说,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步伐比较快,呈现出数量增加很快、地域差别明显、社会效益不断显现、政府主导作用大等特点。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圈为代表的地区,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更快、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显著,并涌现出如北京空港物流基地、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山东盖家沟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苏州综合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明显的示范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