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新闻动态 > 专委会工作动态 > 详情

2005年第3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10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13:39

3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10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2005714-16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副会长兼秘书长何黎明,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崔忠付,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辛丕宏,山东省贸易办公室副主任郭培田,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300多位与物流相关的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园区和企业、规划咨询、教学科研,以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物流园区的发展与思考”。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交流、研讨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帮助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园区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并为建立“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协作联盟”创造条件。

一、会议的主要特点与收获

(一)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次论坛聚焦于“物流园区的发展与思考”这样一个主题,共邀请了12位领导和专家做了专题演讲。这些演讲分别就与物流产业和园区发展有关的体制、政策、贷款、融资、规划、运营、地产、“后物流规划”的监管,以及中外物流园区的比较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第一天的大会全场“爆满”,第二天专家演讲依然“座无虚席”,会场秩序井然。代表们普遍反映,专家的演讲结合实际,抓住了当前物流发展的重点,对物流园区的运营与发展和物流实际工作很有启发。唯一的缺憾,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凑,专家演讲没有“尽兴”,代表听讲也不够“过瘾”。

(二)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本次论坛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专家演讲、交流互动、现场参观和书面材料等多种形式,使参会代表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会议提供的《代表手册》,除收录9位专家的演讲提纲外,还收入14个省市最新物流规划、政策或设想和11家物流园区及企业的经营运作经验,总字数达13万字,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会议本身。会议安排参观的潍柴动力、海王药业、潍坊中百、金宝集团等几个物流项目,既有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又有医药和快速消费品配送、还有汽车市场,经营运作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台下抢先举手,台上认真作答。由于时间关系,互动交流被迫延续到会后,许多专家被代表层层“包围”。

(三)参会人数多,人员构成多元化。本次论坛到会最高峰达350人,为历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到会人数之最。参会代表中有来自天津、江西、南昌、山东、济南、湖北、武汉、广东、重庆、云南、南宁、西安、西藏等1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政府物流主管部门的代表;有大连金州区,江西抚州、鹰潭市,山东烟台市,武汉市江夏区、江汉区,陕西榆林市等7个地市和县区政府负责同志;还有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负责同志;有潍坊市政府所属15个委办局和8个县区的负责同志;5级政府部门分管物流的负责同志聚集一堂,许多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认真听讲。有来自全国各地28个物流行业协会的代表,81家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企业的代表。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福建经济干部学院等十几所大专院校的代表。还有《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交通报》《国际商报》《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时代》以及当地近十家媒体的代表。这样,官、产、协、研、媒、学,各方代表互相结识、交流,取长补短,发挥了很好的“平台”效应。

(四)组建联盟,注重长效机制。组建“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协作联盟”是本次论坛的最新创意和一个“亮点”,得到了参会各方热烈响应。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许多代表表达了参与联盟的强烈愿望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已有33家园区递交了相关的表格,同意加入联盟。另有一些地方政府、物流研究咨询机构也表达了参加意向。该联盟将是一个开放式、松散型的行业组织,旨在促进同行间信息沟通、信用咨询、业务合作、资源共享、调查研究、经验交流、政策协调和行业自律。“联盟”的组建,将为入盟企业提供一个经常性的联系机制和交流平台。

二、论坛出现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的演讲人及题目如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关于物流园区的八点思考》;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崔忠付:《我国现代物流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高级经济师王红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品种及审查程序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冯耕中:《物流园区发展分析:市场、竞争与创新》; 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区首席代表房殿军:《德国物流园区规划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普洛斯中国高级投资经理赵明琪:《普洛斯工业房地产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深圳市安必行物流顾问公司总经理刘兴富:《关于我国物流园区开发与运营的五点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博士李燕:《潍坊市物流规划演示》; 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张铎《“后物流规划”时期的过程监理和委托管理》。专家在演讲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一)关于物流园区的定义及其内涵

时至今日,没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公认的物流园区的定义。在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也没有物流园区这一概念。有专家指出:必须给物流园区一个定性、定位、定向的概念。第一,物流园区在性质上要明确两点:一,它是一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二,它是地域的空间布局与综合服务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物流节点或物流平台。第二,物流园区在市场定位上要明确两点:一,它是物流企业与相关企业如运输、仓储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聚集区;二,它是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施物流现代化作业、建立一体化运输体系、实现设施共享与高度信息化的物流市场载体。第三,物流园区在服务定向上也要明确两点:一,它服务于国内物流。按产品分包括工业物流、流通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按地域分包括城市物流,区域物流;按功能分包括专业服务物流与综合服务物流等。二,它服务于国际物流。主要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在本次论坛上,有专家把物流园区定义为: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点,货运站场、仓库、加工配送中心等各种物流设施,以及众多物流服务企业的聚集地,遵守自由竞争的原则,提供各类物流实体运作服务、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系统、通关等公共服务的特定区域。物流园区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绿色物流服务。

有专家认为,物流园区是营造物流业优良环境的一个区域,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物流园区是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一个大型配送中心或多个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它的占地规模较大,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等用地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物流园区属于一种经济开发区性质,其直接市场客户或吸引入驻的对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商和物流密集型工贸企业;物流园区经营管理者通过提供物流作业设施设备及技术手段为客户服务,具有比较强的地产经营和物业管理的业务特征;物流园区经营管理者应推动各方的合作,为物流及相关企业搭建公共运作平台,通过其综合服务,依托其客户最终完成物流活动和实现物流服务,为实现在经济、生态和社会诸方面的既定目标做出贡献。

(二)关于物流园区的分类

有专家指出:从主要功能上讲,物流园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国际型物流园区:主要指紧靠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与海关监管通道相结合的大型转运枢纽;二是全国枢纽型物流园区:是多种运输方式骨干线网交汇的中转枢纽;三是区域组织型物流园区:是跨区长途运输和城市面上配送体系的组织和转换枢纽;四是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是指保障商贸与城市生产的物流园区。

也有专家把中国的物流园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国际物流园区。如目前国务院批准海关实施的区港联动,设立与建设的保税物流园。这一举措为港口建成自由贸易区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意义十分重大。如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面积1.03平方公里,青岛保税物流园1平方公里,厦门航空港国际物流园3平方公里等等。第二类,城市物流园。其功能主要是为本座城市服务的,如为工业集群区设立的物流园、为商业服务设立的物流园,或区分为专业物流园、综合物流园。虽然其功能也有一定的幅射,但不是为主的。第三类,区域物流园。主要依托交通枢纽,实际面向城际间、省区间的全国性集散物流。

(三)关于物流园区规划的基本思路

有专家指出,物流园区要进入城市或区域性物流空间布局。第一,国家在“十一五”全国物流规划中,要规划重点区域物流,与目前的区域经济相一致,对每个重点区域物流要明确一个或两个物流中心城市,国家要重点抓好物流中心城市的物流园区。第二,物流园区应由省、市、区政府出面统筹规划,不能层层规划,“言必称园”,遍地开花。第三,物流园区要根据需要设立与建设,反对贪大求洋,反对越多越好,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不能变成变相的房地产开发,乱占土地。规划物流园区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第一,有物流的需求与有对物流企业相对集中的迫切要求;第二,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可以实现多式联运;第三,在城市的近郊或远郊,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可以征用;第四,有多元化的投资方,相关部门已形成一致的意见。

也有专家指出,切实可行的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开发的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准确了解开发机会与威胁、物流需求量与物流服务供应能力、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等;二是战略定位,准确进行园区类型与形象定位、经营方向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三是运作管理模式,明确服务对象、物流货物、服务功能、运作管理模式;四是发展目标,包括短期、中期与总体目标;五是项目布局和建设规模;六是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七是赢利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园区开发商与入园企业赢利模式和经济效益分析;八是投资风险及应对策略。以上八点中,“开发的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是基础和前提,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战略定位与运作管理模式”是核心,必须准确,“项目布局、建设规模和赢利模式”是重点,必须科学与实用。

(四)关于物流园区的开发以及赢利模式

近年来在物流园区开发上出现或提出了许多种模式,常见的有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模式、政企联合开发模式、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政府规划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模式和物流(或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等五种。物流园区成功的标志是通过改建或新建,园区经济总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园区开发商和园区内企业经济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园区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并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投资来本地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因此,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利益:政府收益(社会效益)、园区开发商的收益和园内企业的收益,研究好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

有专家指出,物流园区的运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政府设立管委会或投资管理公司,对物流园区实施统一管理与规划运作,并设立政府“一条龙”服务机构。二,市场化运作。比如,由物流地产商统一开发后出租;由进驻物流企业各自定制开发;由工业企业、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入驻开发物流设施或物流运行机构;多种形式综合开发。三,通过投标招商,引入必要的服务商,活跃经营,方便生活,融洽气氛,实现共赢。四,物流园区实施投资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设置必要的进入“门槛”,以保证入驻园区物流企业的高质量、高水平运作,创出品牌。

赢利模式主要指收入来源及利润形成途径。有专家指出,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赢利模式。即通过经济总量增加、税收增加、就业扩大等来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开发商的赢利模式。即通过园区土地增值、物业增值、土地与物业转让或出租收入、配套服务等来取得经济效益;三是入驻企业的赢利模式。即通过交易收入、仓储收入、配送收入、信息中介收入、加工收入等来取得经济效益。

有专家指出,国内现货交易市场的商业模式值得物流园区借鉴。2004年,我国超亿元的大型交易市场有3365个,交易额26102亿元。如今,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的职能也在不断的丰富,物流配送功能日益增强。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物流配送多维持在传统运输和仓储功能上,企业自身的物流功能没能有效集成,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资源没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兴起的协作物流以管理高度信息化为保障,以信息共享、物流资源的协同调度为手段,通过优势互补使各参与方协作共进。组成协作物流网络的协作伙伴不仅包括一条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合作企业,也会包括竞争对手。在现货商品交易市场与物流园区的作业层面上,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建设协作型的物流服务体系,成为现货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五)关于物流园区的学习借鉴与创新

建设物流园区是国际上成功的做法,但不是唯一的经验。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有不少发达国家没有物流园这一物流业态,但有非常发达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这也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上。是一步集中,还是先分散后集中,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要看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大中小城市都要设物流园区大可不必。物流需求是多样的,物流服务的业态也必然是多样的。不要一个面孔,一种模式。

有专家指出,综合服务创新、物流交易创新和物流金融创新将是物流园区业务创新的三大方向。物流园区发展的历程必定是一个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和统一,为客户带来规模效益和多功能的配套服务,由此成为商品集散中心。在这种创新过程中,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综合服务创新。将原本可能在几个物流节点完成的服务,在一个物流园区空间范围内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物流业务功能的空间集聚,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充分发挥其对各种物流活动组织、协调、衔接的功能。

二是物流交易创新。物流园区依托已有的物流运作平台,拓展电子商务、构筑交易平台,有利于将分散交易双方复杂的交易程序和操作过程,转化为集中化、规模化和程序化的运作,可以使货物流通更加快捷和顺畅,有利于形成覆盖全国的网上分销网络系统,并最终形成一定规模和统一服务标准的社会化物流大系统。通过网上交易,可以带动运输、配送、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业务的发展,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三是物流金融创新。根据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特性和物流园区的实际特点,有两种类型的业务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一、以银行(资金出借方)、生产流通企业(资金需求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介方)为主体的库存商品融资业务,通过直接解决生产流通企业的资金问题,从而带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二、以银行(资金出借方)、物流企业(资金需求方)、物流园区(中介方)为主体的定单融资业务,通过直接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从而促进生产流通企业和物流园区的共同发展。

(六)关于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

物流园区一哄而上,越规划越多,越规划越大,资金投入越报道越多,物流园区也成了部分地方领导的“政绩工程”,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物流园区可能成为经济“泡沫”。本次论坛上,有专家指出,物流园区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泡沫”。原因有两条:一是现在只是规划,大部分没有进入实施阶段,不可能成为“泡沫”。二是只要引导正确,物流园区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物流市场,是一种先进生产力,不可能变成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或商业开发。

国务院去年明文规定把物流园区列入对各种园区进行整顿的范围,但整顿并不是禁止,而是要求合理、健康发展。最近,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有一句话:“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是明确加以肯定的。所以,各地不必观望,等待,凡整顿后同意设立的,应当加快完成各种规划审批程序,加快运作。

(七)关于政府部门对物流工作的管理机制与方法

有专家提出,建立跨部门的综合物流管理机制符合中国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机制,将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物流管理体制或机制将带来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物流的复合性产业特征及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框架,迫切要求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新机制。近几年来,部分地方政府进行的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探索实践,比如浙江、福建、湖南、四川、深圳、厦门等省市,分别设立了物流处、物流办等专业管理机构,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目前,物流管理新机制的建立与运作已初显成效,但许多职能部门过分强调部门利益和行业管理,政策性、体制性方面的障碍以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保护严重存在。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和地域分割开来,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也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和资源整合的难度。事实证明,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建立跨部门的综合物流管理机制,形成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合力。

有专家说,政府对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应该做好三件事。第一,统筹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并加以落实,特别是土地划拨使用权的审核批准。第二,明确产业政策。包括:物流园区应享受经济开发区待遇;土地方面应享受工业用地政策;财税方面应设立低息贷款;必要的政府投资,如“几通一平”、交通枢纽、信息平台等。第三,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各种服务。如银行、海关、商业、保险、交通、公安等。

(八)关于“后物流规划”时期的过程监理和委托管理等问题

有专家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后物流规划”时期的概念,即物流规划以后的阶段。物流规划经过审批后,进入到实施阶段。许多情况下,“规划”的任务即告终结,“后物流规划”时期到来。依据时间和阶段来看,物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可以分为规划阶段→规划咨询和过程监理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后物流规划”时期包括的规划咨询和过程建立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以及项目运营的整个阶段。

在“后物流规划”时期,要委托一家专业化较强的单位担当起过程监理的任务。控制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达到的目标,使之达到物流规划的要求。由于物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规划的实施单位能够聘请若干位常年顾问,可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毕竟,一家独立的物流咨询顾问公司可以以其丰富的业内工作经验,使甲方受益匪浅。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做法,为物流项目实施管理提供了借鉴。在物流项目实施完成之后,甲方可以请一家物流专业性强的管理公司进行项目托管。可以说,过程监理、常年顾问和委托管理都是规划项目顺利完成并且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本次论坛得到了山东省贸易办公室、山东省经贸委、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潍坊市人民政府、潍坊市贸易局、潍坊市物流协会、山东潍坊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对论坛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环境,得到了参会代表普遍赞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