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宁夏-岳阳联动助力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搭建
7月12日凌晨,一辆满载宁夏西红柿、西兰花、香芹的冷链运输车缓缓驶入岳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标志着湘北地区与宁夏产区的农产品产销对接迈入常态化合作新阶段。此次合作将宁夏新鲜蔬菜直供湘北,既丰富了市民餐桌,也为本地商户开辟了稳定、高效的货源渠道。此次跨区域联动,不仅是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的重要实践,更以“南北联动”模式为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注入新动能。
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江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精品线路”
7月14日,一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从江津珞璜港铁路专用线驶出,一路南下抵达广西钦州港,于7月19日转海运至柬埔寨。这是江津进一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物流运营水平,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高品质运营、高水平共建的生动实践。2025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1062列,共运输53094标箱,同比增长27.67%,累计运输货值64.2亿元。未来,江津将继续聚焦全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这一目标,提速高质量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浙江首条内河绿色航运示范廊道实现“周班”运营
7月14日,“吴兴瑞港001号”64标准箱纯电动船满载外贸企业的出口集装箱,从湖州长兴“铁公水”港口启航,意味着“湖州长兴-嘉兴乍浦”这条连接浙北两大港口的内河绿色航运示范廊道成功实现“一周一班”常态化运营。作为浙江省首条以“低碳智能”为特色的内河绿色航运示范廊道,该航运通道将沿线航道、绿色码头、水上服务区及产业集群等关键节点高效串联,全方位打造“绿色航道”“绿色码头”“绿色船舶”“绿色环境”,引领浙江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
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南沙港区首条美西电商快线成功首航
7月16日,美西快航首航船舶“仁建8”轮顺利靠泊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码头,标志着南沙港直航美国洛杉矶港的首条点对点精品快线正式开通运营。该航线实现14天高效直达,洛杉矶港每周四首工班即可卸船提货,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搭建起通往北美市场的“海上高速通道”。航线开通后,将显著缩短南沙至美国西海岸的航运周期,有效降低大湾区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为跨境电商及制造业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输支持,进一步提升南沙港区服务北美市场的能力,高质量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外贸需求,将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港口力量。
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麻城-厦门港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班列运行
7月16日,装载60标箱石材的“麻城-厦门”海铁联运班列从麻城车站启运,标志着“麻城-厦门”海铁联运通道正式实现常态化运行,这条麻城石材产业园与东南沿海的物流“黄金通道”正焕发强劲活力。作为厦门与内陆地区携手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麻城-厦门”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将加速鄂闽两地互联互通,推动长江经济带与“海丝”核心区深度联动,为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物流支撑。未来,厦门港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麻城地区的合作,优化物流服务链条,拓展国际市场,助力更多内陆企业高效“走出去”,共同谱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连云港港-蚌埠港”外贸陆改水首航成功
7月17日,装载外贸集装箱的“友顺集8”轮从蚌埠港码头鸣笛启航,驶向连云港新云台码头。该批货物抵连后,将经海运出口至东南亚地区。该服务通过整合连云港海港、内河港资源与安徽港航内河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显著更具成本效益的集疏运方案,预计可降低国内段运输成本30%以上。同时,依托连云港港密集的外贸航线及内贸干线网络,该航线为安徽淮河流域,特别是皖北地区货源,开辟了一条更为经济的“公转水”多式联运出海新通道。此次成功首航,标志着“连云港港-蚌埠港”集装箱航线外贸陆改水业务正式启动,也掀开了两港海河联运合作的新篇章。
天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呼和浩特—天津港”铁水联运公共班列成功首发
近日,一列满载味精、高岭土等货物的集装箱列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铁路运输,自呼和浩特站顺利抵达新港北站。这是“呼和浩特-天津港”之间首次开行的多品类货物铁水联运公共班列,具有多货类、多流向、多模式、多箱种的特点,货物既有全程“一单制”铁水联运模式,也有“一箱制”“铁路箱港口换装”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用箱、运输及贸易条款需求。班列的开行有效解决了呼和浩特外贸出口量小、批量货类较多、发运时间分散、难以形成整列运输的困难,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助力更多的“内蒙古好物”搭乘铁水联运班列走向国内外市场。
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上海机场首创大型货库弱磁物质快速筛查技术
日前,上海机场“大型货库弱磁性物质快速筛查关键技术”通过专家评审,设备检测方法被纳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磁性试验方法》,填补了行业对整板整箱货物磁性测试标准的空白。采用该技术测试精度可达纳特级别。整个集装器内上百个单箱可以同时过检,检测耗时不超过20秒。相比以往用磁强计或罗盘对单箱逐一检测,时效提升1千倍。该成果应用后,带有弱磁性的跨境电商货物运输时效大幅提升,并可为上下游客户节省每年约1亿元的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加强了上海机场在国际航空货物检测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上的话语权,有力提升上海机场口岸营商环境,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重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渝车出海·江海联运”商品车滚装全程监管班轮首航完成
日前,随着108台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顺利搭乘海船启航墨西哥,标志着“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模式取得圆满成功。在这种模式下,出口整车在重庆办理海关手续后通过滚装船转关运输到出境地,直接搭乘海船出运。相较于传统集装箱转关模式,具有装卸便捷、载运量大等优势。该模式也有利于企业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并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开发的“渝车出海滚装班轮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深度融合大数据算法、视觉识别、多模态传感等前沿技术,构建了覆盖商品车“集并理货-精准装船-长江内河运输-上海转港衔接江海联运”全链条的智慧化监管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分段监管盲区多、物流信息不透明等行业痛点,提高了监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来源:城陵矶新港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浙江海港、广州港集团、活力厦门港、连云港港微平台、天津港集团、上海机场集团、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整理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