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全国首票分类监管试点业务落地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
8月15日,一辆载满摩托车散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经重庆海关所属两江海关现场关员监管验放,缓缓从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南彭B保”)驶出。这是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首次在中心内集拼出口,标志着南彭B保成为全国首个落地综合改革措施“优化分类监管货物管理”试点的保税物流中心。全国首票分类监管措施落地后,保税和非保税货物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实现同车拼箱发运,能够有效解决双循环企业在原有模式不同状态下货物需要分仓操作、分车发运等物流问题,提升通道时效及能级,预计货物集拼时间可缩短1—2天,企业订单响应周期提升2—3天,班车年货运量、货值将有望实现更大提升。
天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天津港开启拖轮辅助作业全流程智能航行新时代
8月16日下午,随着“津港轮36”港口拖轮行业首艘拖轮辅助作业全流程自主航行观摩活动拉开序幕,标志着天津港开启拖轮辅助作业全流程智能航行新时代。实现拖轮全流程辅助作业智能航行的技术突破,标志着率先在港口拖轮行业迈进拥有自主靠离泊、自由航行、自主伴航、自动避碰等功能的拖轮智能航行作业新阶段。展望未来,天津港将深度打造全球领先的拖轮智能航行技术平台,逐步搭建行业智能化自主决策作业全新模式,为天津港的航运服务智慧化转型贡献力量,为拖轮行业智慧化转型贡献可借鉴、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白洋港新增危险货物正式首航
8月17日,随着首批2,4-二氯苯氧乙酸(2,4-D)危险货物集装箱运抵3号泊位,宜港集团白洋港正式迎来了此前新增的危险货物首航,标志着港口危险货物直装业务实现全新拓展,危险货物运输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白洋港采集货物装卸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掌握货物箱内堆码状况及货物理化特性,为后续吊装作业的风险预判、操作规范提供明确依据,切实形成“前期学习-中期把控-后期安全”的全链条保障闭环。此次顺利完成新增危险货物作业,为白洋港将持续拓展专业作业能力,稳步筑牢安全作业打下坚实根基,助力港口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日照港多用途泊位通过竣工验收
8月18日,日照港石臼港区多用途泊位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港区功能布局取得新突破,港口服务能级实现新跃升。该工程依托既有直立式护岸进行改造,新建多用途泊位及配套设施。泊位投用后,日照港“集装箱+件杂货”一体化作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腹地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三样”出口开辟新通道。下一步,日照港将持续优化港口功能、提升服务能级,推动重点工程建设提速提质,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郑州航空港首单TIR公路进境猪肉顺利通关
8月19日,一辆冷链车满载猪肉驶入新郑综合保税区,经过海关查验后启程奔赴上海。郑州航空港完善的冷链仓储设施为肉类保鲜提供保障,再加上TIR模式“一车直达”的便捷性,从源头到终端全程可控,最大限度保证了货物的新鲜度与安全性。这是郑州市首次通过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进境猪肉,标志着河南在跨境冷链物流领域实现新突破。在本次测试运输圆满完成后,将大幅增加经郑州航空港进口的业务量,预计每月可达25至30车次,货物总重量将超过500吨。郑州航空港在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上的持续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为肉类等生鲜产品的跨境运输开辟了高效、经济的新通道,更显著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连云港-济宁”内河集装箱直航航线开通
8月20日,两艘“港航润扬”轮顺利靠泊连云港新云台码头公司,标志着“连云港—济宁港”内河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通。航线以煤炭运输为核心业务。山西煤炭资源经由铁路运输至济宁港后,能直接通过内河船舶运抵连云港新云台码头,可以有效保障了连云港当地用煤产业的能源需求。同时,航线实现了矿砂等货物的“双向流动”。该航线的投入运营,进一步加密了连云港内河集装箱运输网络,将显著降低客户的综合物流成本,有效提升内河通道的市场竞争力,对推动区域物流“快速上量”具有积极意义,也为苏北与鲁西南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巴新精品航线成功首航福州港
8月20日,随着“Marina Sofia”轮平稳靠泊福州港江阴港区,迈瑞特斯(Pt Meratus Line)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精品航线(简称“巴新线”)成功首航福州港。巴新航线针对江阴港区腹地的建材、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客户群,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出海新通道,助力区域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此次首航是福州港江阴港区在深化其国际航运网络布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进一步加密了江阴港区至东南亚国家的直航服务,更填补了福州港至南太平洋岛国及东帝汶区域的航线空白,显著提升了港区与南太平洋核心港口的互联互通水平,为区域国际贸易往来注入新动能。
北京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北京新航城云仓项目获批开工
近日,北京新航城云仓项目正式取得施工许可,标志着该项目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项目位于礼贤片区0107街区,建设用地面积约7.0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将建设以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及跨境物流为特色的共享云仓,集成仓储、办公及配套设施等功能,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构建高效智能物流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临空区大兴片区物流产业布局,提升贸易物流服务能级,推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物流枢纽,对于引领带动区域航空物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广州港设立首个混行模式“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
日前,广州港股份获市有关单位同意,分阶段推进设置广州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加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港口广泛应用。其中,南沙三期成为广州港首个混行模式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标志着广州港在水平运输智能化提升这一关键技术研发上提档加速,为传统码头传统集装箱码头全局自动化改造升级提供更多示范性的实践样本。示范区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在作业环境下的高水平安全混行,依托于“强云强车”的深度协同架构,突破了传统码头“人机混行”的安全与效率瓶颈,为打造安全、高效的混行作业模式提供了关键支撑。
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福建首批钠离子电池从厦门港顺利“出海”
近日,承载着钠离子电池的“以星阿马里洛”轮从厦门港国际货柜码头缓缓驶出,运往南美秘鲁卡亚俄,这是福建省首批通过海运出口的钠离子电池。作为区域新能源产品出海的关键枢纽,国际货柜码头凭借专业、安全、高效的服务为新型电池产业“出海”搭建起稳固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区域新能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作为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厦门港始终立足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新能源货物运输服务能力,以高效、安全的港口运营,助力新能源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中国制造”扬帆出海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天津港集团、宜昌港务集团、山东港口、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布、连云港港微平台、福港集箱FCT、浙江海港、北京新航城、广州港集团、活力厦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