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会议精彩回顾 > 详情

汪鸣: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与物流园区转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09:40 中物联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与物流园区转型

汪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行动——走进物流枢纽(园区)之盐城现代物流园”会议上的演讲

2025年7月8日 江苏·盐城

图片

尊敬的蔡会长,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谈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同时与我们活动的主题——物流园区的发展结合。把降本和园区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我觉得物流园区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今天把这两个主题相结合,跟大家讲一讲他的内在逻辑。这也是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转型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与物流园区转型关系

我国已经进入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完成了产业布局发展和总量提升的过程。这几年不论是物流园区还是下一轮经济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就是总体的供给需求适配达到较高水平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增量需求放缓的阶段,企业如何实现盈利,城市怎样继续扩张发展?我们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价值创造能力却没有跟上。要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供应链物流的作用举足轻重。物流园区与供应链的关系,就是物流园区要在价值创造阶段成为供应链的组织载体,而不再是单纯的物流活动场所。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应当从供应链构建入手,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抓手,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快物流园区的功能、要素组织和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从活动场所转变成为价值创造场所和服务生态承载者。这就是二者之间的核心关系。

当前,我们已经具备完成这种转变的条件:第一,设施已经成网。无论是不同城市的物流枢纽之间,还是同一城市不同层级的物流节点设施之间,其实都已经形成了网络。网络搭建的进展为实现降成本、实现供应链服务价值创造提供了网络组织条件。从物流的产业特性来讲,物流是网络规模经济的产业,单点不具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能力。所以,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首先要把物流园区、节点之间的网络建设发展好,如果物流园区和物流园区之间不联网,各个物流园区单体发展是无法降低物流成本的。我们需要不同城市的物流园区之间联网,需要同一城市中物流园区与下级物流节点联网,需要物流园区与交通干线、交通支线和末端配送网络联网。这几年,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较快,总体来看,已经具备了设施成网的基本条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于成网将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形成共同认识,并且缺乏经营管理能力。

第二,技术支撑有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对多个物流节点构成的网络进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些技术不仅把园区联接起来,而且也为把生产与流通联接起来,把物流企业和相关的产业联接起来创造了共同构网条件。所以,应用信息技术不是单个园区应用,而是多园区构建平台网络的创新应用和物流服务组织,这方面,我国物流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快推进这一项工作。目前来看,园区组网,业务联网,畅通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的经济循环联系,应该是“十五五”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

第三,经验丰富。有了技术的支撑,又具备了成网条件,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会不会”组网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在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等领域中,在要素配置和运营方面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很多企业都具备将各个环节串联管理的能力,物流枢纽园区已经发展成了供应链的组织中心,而不再是单纯的物流要素聚集中心了。例如盐城现代物流园,也是生产消费、内贸外贸协同管理的园区。从管理能力上看,实现园区间的串联管理是有经验基础的,而串联园区构建高效的循环,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核心。

但是,既有的物流园区进行简单的组网,是不能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创新。要集生产、流通、物流企业三位一体,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要素配置技术、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才能够构建全新的物流价值链。这实际上也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技术路径。一味地在存量产业基础上去压缩成本,不是我们要实现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我们要的是即便服务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因供应链帮助企业、产业实现了更大的价值,使得综合来看,全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也就是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有机协同。这是推动园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的关键所在。只有园区进行了这种有效率的转型,在园区构成的网络上,物流服务的运行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价值获取途径的创新、克服“内卷”而加快转型。这是物流园区转型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实施要求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对物流园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出了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一是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要通过科学构建供应链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从本质上要基于供应链实现,孤立的园区或企业无法构建与生产、消费衔接的服务体系,因此,只在园区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没有意义的。实现体系构建,就要加强制造业的供应链融合创新,要制定综合性的衔接供需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加快推进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数字供应链构建。二是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自从现代流通体系概念提出以来,在“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共识和成效,但是距离真正成为企业运行模式创新和盈利手段更新,并成为政府推动经济循环运行的手段,还有一段路要走,要持续不断进行体系建设和模式改造。

第二,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一是整合提升物流枢纽设施功能。健全国家物流枢纽和通道网络是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和商贸流通体系的支撑载体,就是加快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系统,要加快已经获批得物流枢纽功能的功能提升与网络化服务整合能力建设。二是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整合枢纽功能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就是加快健全网络化多式联运体系,通过运输的衔接网络完成设施功能网络的构建。要对包括改变运输组织、方式和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支持相关城市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等进行积极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首次提出“产业集群+物流枢纽”模式,对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和产业布局有机结合将产生积极影响。目前看,其结合的形态丰富,例如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低空经济等,都属于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相结合的创新形态。

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为了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以及物流园区网络化运行转型升级,国家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加强投资政策的支持,投资支持网络化物流转型建设。二是鼓励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网络化服务的培育和发展。三是加强物流仓储用地的保障,在发展“物流枢纽+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培育急需的网络服务模式设计、运营、组织等供应链行业的人才。

三、加快培育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新动能

加强培育园区转型升级新动能,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第一,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主要包括促进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设施联动发展、支持生态融合发展。盈利不能再依靠单纯供给,而是要具备培育需求的能力,加快推动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第二,强化物流数字化科技赋能。要实现供给与需求互相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建立基于数字化的一系列后台运行规则。我们要强化物流的数字化科技赋能,推进物流的智慧化改造,促进物流的网络化升级,这都是在数字化前提下进行的。

第三,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从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强化供应链的安全韧性这两个层面,进行供应链的设计。从园区的角度出发,就是培育发展物流经济,主要是两种经济形态——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园区需要发展枢纽经济,但是脱离了通道和其他园区紧密衔接的物流网络的构建,枢纽经济不能单独成立,需要“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二者相结合,才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平台经济发展。所以“通道+枢纽+网络+平台”,就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核心模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