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数据迁移 > 详情

依托三大支撑平台 打造现代服务业城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14:20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2008年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以现代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园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规划建设面积44.6平方公里。园区区位良好、交通便利,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米”字型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临潼机场(军用机场)就位于园区规划控制区内。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一个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要产业支撑的创新型综合开发区,规划定位为: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一座现代服务业城。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的三大支撑平台——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码头和西安综合保税区,和集装箱作业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等八大功能分区和六大功能主轴,组成园区丰富的物流、口岸和商贸功能,搭建起沿海港口与西安大物流、大交通、大协作的互动平台。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引入海关、口岸、检验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及货代公司等服务机构入驻,使其具有保税物流、国际中转分拨、全球采购、物流配送、港口服务、物流信息平台及商品展销等多种功能。
一、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模式剖析
西安国际陆港模式可以从核心载体、主要功能、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核心载体:国际陆港功能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筹)和西安公路港三个支撑项目,形成了在内陆地区具有创新性的国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成为发挥园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载体。现阶段,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良好,西安综合保税区申报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政策支持和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的初步同意。西安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使西北地区拥有与沿海港口相同的国际贸易、周转优势,在通关便利化推进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内陆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费用和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为内陆地区开展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服务外包等外向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业务提供了条件。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国家大力推广集装箱运输,改造和提高铁路运力的重要举措在西部的布点,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将推动西部货物运输由散货和零担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过渡,减少货物运输中的反复装卸周转,降低了企业运输损耗和成本,同时提高效率和减少监管盲区的。针对公路交通拥堵和系统管理及信息共享缺乏,西安公路港项目有效整合区域交通管理、公路货运、物流分拨、信息发布等功能,整合区域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项目得到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支持和关注,将其列为国家大型公路交通运输枢纽项目。
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与西安公路港三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功能叠加,成为西安“国际陆港”模式的核心。依托西安“国际陆港”的口岸功能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构想,形成综合高效的产业服务功能,提高区域产业配套功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搭建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直接对接通道,营造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从国家大的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核心节点,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大通关”协定为依托,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基础,通过与东部上海港、青岛港、天津港、连云港港等主要港口和西部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的合作协作,形成连通东西、横贯南北的商贸物流大格局,将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外向度,成为西部地区参与全球竞争,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平台,对于提升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功能:倍增器
1.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倍增器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国家“两个大局”的部署,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从而实现了东部的快速发展。
随着东部地区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产业容纳量的饱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将逐步显现,近期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承接产业转移确定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任务之一。西安“国际陆港”依托完备的口岸功能,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的便捷物流能力,较为综合全面产业服务与配套水平,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有利于西部地区引进、承接高起点、高水平的出口加工、装备制造、拉长产业链,有效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程度。
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倍增器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西部地区资本匮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仍处于工业阶段初期,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加工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导致西部以资源禀赋为优势的传统发展路径受到了挑战。胡锦涛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西部“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使得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推进地区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西安国际港务区不仅弥补了地区现代物流业、国际商贸业的短板,完善了区域产业体系,而且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聚集和壮大的环境。
3.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在国际贸易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经济政治合作机制的深化、合作体制的完善,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亚欧大陆间陆地运输的距离、时间和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
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设立改变了内陆地区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难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局面,成为推动新亚欧大陆桥合作的“倍增器”。借助“国际陆港”平台和新亚欧大陆桥这个动脉,西部地区获得了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更多机会,获得了扩大与世界经济贸易交往的更多机会。因此,无论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还是从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要求看,在新亚欧大陆桥上设立西安国际港务区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鲜明的产业体系,西安国际港务区按照“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国际陆港功能,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实施“12346工程”,构建“一核”(生产性服务业)、“二特色”(现代物流、国际商贸)、“三拓展”(保税加工、服务外包、战略新兴产业)、“四聚集”(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国际商贸聚集、现代服务业聚集、战略新兴产业聚集)、打造“六大组团”(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延伸主导产业链,拓展配套产业链,强化综合解决功能,加强产业集群化水平,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多样性和便捷性。
(四)路径选择:“港-区-城”发展路径
“无通不城,无埠不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城港定律是沿海城市发展规律的总结,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设立是内陆地区对城港定律的全新演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设立起源于铁道部在该处规划建设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市依托这一交通枢纽,将其功能扩大延伸,配套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公路港,并通过与东部沿海的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港、青岛港等主要港口的合作,整合区位、交通、产业、政策优势,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陆港”,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四流”汇集,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功能的完善构建一个创新型的开发区,最终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同时配套生活服务业,将其打造一座综合性的现代服务业城。“港--城”是西安“国际陆港”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内陆地区对新形势下扩大内需,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大力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对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有先行先试的样板作用。
(五)重要支撑:城乡统筹
如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妥善解决内陆地区农民生活保障,将拆迁农民一次安置到位,避免重复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进行了积极探索。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范围内共有33个行政村,1.3万多户、5.16万多人,村庄占用土地面积约1.24万亩。以“为民、惠民、利民”为理念,在充分考虑被拆迁农民的合法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宅基地换楼房”的模式,制定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对未加盖面积给予补偿,直接让利于民,以重奖的形式鼓励农民不盲目乱搭乱建。这个办法标本兼治,深入人心,在降低整个拆迁成本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乱搭乱建问题,避免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农民安置新城项目——新筑新城,项目占地6800亩,总投资约132亿元,设计了学校、社区、市场、体育场、医院等完备的功能配套设施。新筑新城项目的建设使得国际港务区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既解决了区内拆迁农民的安置问题,又置换出5600亩的建设用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同时,通过为每位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提供相应商业铺面、进行技能培训、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入区企业雇佣失地农民工等四大举措,突破了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拆迁,重复建设,农民就业等问题,既使失地农民安居,又使失地农民乐业。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国际化规划
国际港务区在认真总结吸取其他类似开发区规划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810月,西安国际港务区启动《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方案)》、《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策划》、《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战略》、《西安综合保税区规划设计》、《西安公路码头项目策划》、等十二个项目进行了国际招标。新加坡优山美地、英国保柏、美国易道、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等105家国际国内著名规划研究机构参加了竞标。国际化的设计招标,有助于利用国际最新城市规划理念与设计方法,保证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和发展的国际化标准。结合国际招标成果,历经13次大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园区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绕城高速-三环路、西禹高速、规划机场高速路连接线、秦汉大道、纺渭路及港务西路)、八大功能分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的功能结构模式。
(二)地方战略国家化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能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坚持地方战略国家化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西安国际港务区认真研究国家的战略思路,结合园区实际,及时与国家各部委对接汇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等重点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确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家级物流节点的地位。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
三是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四是在西安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并获得海关总署的明确支持。
五是积极包装西安公路码头项目,并主动与国家交通运输部汇报争取,将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
六是积极申报国家级物流园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示范园区、国家级应急物流示范园区,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机制体制创新
1.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错位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定位在建设一个以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依托,聚集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性开发区,服务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产业发展,营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环境,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位置。
二是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码头、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三大支撑平台,打造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位依托,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并策划了西安公路码头项目,完善园区商贸物流和外向型经济配套环境,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三是加强与东部沿海港口的联系合作,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变为现实,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与上海港、连云港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与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等港口达成合作的意向,天津港驻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中心已经挂牌。
2.创新土地利用
园区建设过程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在集约节约利用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是实施“饥饿供地法”。对入区项目参考项目建设情况、投资情况、税收情况分阶段进行供地。
二是合理安排园区功能部局和项目摆布,实现资源共享、借势发展。比如在铁路职业学院新校区旁边布局国际体育运动中心和出版物物流基地,实现运动设施和图书馆的共享,避免同一功能项目在园区内部的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在节约土地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效率。
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聚集区,推行企业生产经营和办公相对分离的现代企业布局模式,在集中为入区企业办公提供便利,营造现代化的办公环境的同时,又实现生活和服务公共设施的共用,降低了传统企业单独办公时各自配套的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
四是引进西安华南城等超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整合提升西安商贸、仓储、物流业态,将二环周边的商贸批发企业吸引到园区来,为西安市置换出城市中心地带优质土地资源,以便发挥更大效益。
3.创新人才保障
在推进整个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始终把培养一支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关键。班子成员带头贯彻“三个绝不动摇”,即打破常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绝不动摇;“5+28+4、白加黑”的工作精神绝不动摇;“一年打好基础、两年核心区运营、三年初具形象、五年形成规模,七年形成新城轮廓”的发展步骤绝不动摇,在实践中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知识的人才,并大力积聚具有国际化视野、有一定外向型经济工作背景的外向型人才,加盟西安国际港务区创业团队。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坚持“裸退裸进、一专多职”的选人用人机制,层层选拔富有创业激情、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高层次人才,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在艰苦环境下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未来展望
2011年是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大建设年”这个主线,依托三大支撑平台(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围绕六大百亿产业组团(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主动与国内九大商贸物流节点(天津港、上海港、连云港港、青岛港、霍尔果斯口岸、秦晋豫物流港、鄂尔多斯东胜区、榆林能化基地物流园、汉中褒河物流园)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力抓好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进项目抓进度,二是完善配套抓运营,三是攻坚克难抓征迁,四是千方百计抓融资,五是稳扎稳打抓招商,六是以人为本抓规划,七是生态立区抓环保,八是园区升级抓申报,九是真心实意抓服务,十是完善机制抓创新。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获得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先后获得“2010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2010陕西经济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营突出贡献奖”。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会成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陕西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