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会议精彩回顾 > 详情

蔡进在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11:22 中物联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

在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致辞

蔡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2025年4月10日 广东·广州

蔡进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到会的每一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物流枢纽的工作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次会议前,我也学习了各有关部委,尤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并且再一次学习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提出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这些方面,谈谈个人对国家物流枢纽的一点认识。

一、国家物流枢纽要成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物流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策源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三次提到物流,两次提到供应链。首先提到的就是深入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我认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至少要把握住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把握住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目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后,将有效节约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万亿元,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然而降低1万亿元的物流成本只是一个结果,背后根本目标是要通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整个物流领域转型升级,形成一个具有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现代物流体系。

另一方面,如何通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形成现代物流体系,其根本取决于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我认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主要有四个基本途径: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大服务业比例。三是实现制度性成本不断降低,比如政府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四是推进物流组织方式不断转型升级,目标是通过供应链转型升级来降低成本,这也是最根本的一个抓手。目前,无论从公路里程、铁路里程还是港口设施来看,尽管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但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是57%左右,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如果这一比值升到65%,产业结构还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成本降低是有上限的。从过去降成本的经验成果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2年的18%降低到现在的14.1%,主要抓手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前一阶段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而发展到现阶段,更重要的是通过物流方式转型升级来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物流方式向供应链转型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降低物流成本:一是要做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二是要进行流程优化,通过流程的科学优化来降低成本;三是要组织协同,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在组织协同过程中降低成本。过去,降成本主要是单纯降低物流领域的价格,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运送、仓储等环节的效率提高空间有限,价格也就没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了。因此,必须要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这三个渠道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在这一过程中,物流枢纽要起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策源地作用。首先,物流枢纽应该是整个资源整合过程的“主导者”。物流枢纽首要的功能和特点就是资源整合,通过整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物流枢纽也是产业链、供应链流程优化一个重要的“设计者”。比如运输路径的优化,就需要园区、枢纽来进行设计。第三,物流枢纽应该是产业之间协同的重要“组织者”。在这一方面,国家物流枢纽应该把握住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路径,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导者。

二、物流枢纽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物流枢纽应该起到推进物流与供应链国际化的作用,成为进一步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战略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提出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布局,既有内在需求,也有外在压力。内在需求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目前随着出口的产品进一步高端化,这些高端装备类产品出口后必须有后续的供应链进行支撑,而且是具有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能力的供应链去支撑。此外,不仅仅产品要“走出去”,产业也要“走出去”,首先就是供应链要“走出去”,这是优化国际合作布局的内在动力。外在压力方面,最明显的是美国的关税战,特朗普打关税战,搞极限施压,最终目的是要美国回归制造业。而这必须依赖于供应链的全力支撑,所以,归根结底是供应链的博弈。我们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布局。而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枢纽应该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一个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国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国家物流枢纽要成为“人工智能+物流+供应链”的先行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人工智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工智能+物流+供应链”。《政府工作报告》中赋予了它很多内涵,至少要把握三个核心:

一是要通过“人工智能+物流+供应链”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和生产组织平台。目前,未来产业主要是六个方面的产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未来健康。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具有基于数智化供应链的基础平台,比如未来空间领域里的低空经济,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低空物流,要发展低空物流,一定要有一个现代的数智化供应链平台进行支撑。

二是要推进供应链的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实现空间拓展,使其更柔性、敏捷、可定制。目前的供应链可能更多还是侧重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组织协同、流程优化,但在未来,“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场景中,空间一定会扩大,需要实现产业和产业之间的组织协同,打造真正的产业链。要在现代供应链的组织协同过程中实现产业之间的无缝衔接,需要有“人工智能+供应链”去进行支撑,在组织协同过程中提升反应的敏捷度和柔性。

三是要通过“人工智能+供应链”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再造。我们目前的整个供应链中,往往是单一的企业在独立创造价值,但在未来,从设计到终端消费,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共同创造价值。这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要“实现服务型制造”,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中,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整个产业链在服务过程中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这也是必须通过“人工智能+供应链”才能实现的。因此,国家物流枢纽一定要做先行者,要先行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物流+供应链”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开会之前学习的有关文件,特别是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所得出的一点心得,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