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产业·生态·新质生产力
陈建君
海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进会
新质生产力与枢纽经济发展分论坛上的演讲
4月10日 广东·广州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主办方举办本次活动。我在广州从事物流行业已有三十多年,从90年代就开始涉足这一行业,一路见证了物流行业发展到如今枢纽经济的阶段,令人惊叹。在此,结合我们在行业探索当中的一些思考,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认为,要深入理解物流行业,需先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行业历史和底层逻辑进行深度认知;二是对行业现状进行精细感知,包括国际、国内及区域层面的现状;三是对行业未来进行预知,明确发展方向和高度。我们称为“三知”,通过认知、感知、预知对行业进行精准把脉。同时,我们要想做成事,甚至做成更大的事,还需具备资源聚集能力和裂变能力,这与枢纽建设密切相关。
关于枢纽的概念,交通枢纽或运输枢纽的官方定义是具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交叉点,而我们今天谈的枢纽,更多是基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枢纽。如何建设这种产业枢纽呢?我认为,可参考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文件。1996年,国家出台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规划》,2018年又出台了行业发展规划《节点枢纽和网络的建设》,通过三个方面的建设来发展物流产业。从1996年到2018年这二十多年间,国家文件明确指出了通道、节点和网络的重要性。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个分水岭。
我认为,现在的物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存量物流,一种是增量物流。存量物流是基于贸易的物流,即贸易已经完成了,后续需要物流企业完成交付;而增量物流则基于物流的便利性,即在便利的物流体系上进行贸易,比如“一带一路”物流设施的搭建,带动了我们在中亚国家贸易额的攀升。因此,我们要明确所从事的物流类型,在从事存量物流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增量物流的需求,增量物流和存量物流的底层逻辑截然不同。当我们搞清楚这几个问题之后,再回到通道、节点和网络的建设上,具体实施路径可以总结为六句话:精准投送、干线共享、资源聚集、生态优良、统仓共配、终端增强。
首先,通过“精准投送、干线共享”进行通道建设。精准投送是未来交通、物流、客运、货运追求的共同目标。快递、零担、快运、大小件能否在干线实时共享?我认为未来完全有可能,我们一定会形成“精准投送、干线共享”的通道。
其次,通过“资源聚集、生态优良”进行节点建设。资源聚集不仅指物流资源,还包括贸易、加工制造业等,形成工贸物流一体化的产业枢纽。
最后,通过“统仓共配、终端增强”进行网络建设。我们说降低物流成本,真正的成本问题在两端,就在最后一公里、最后十公里、最后一百公里,就是区域配送。统仓共配是未来网络建设方面降成本非常强的方式。
总结来看,精准投送、干线共享、资源聚集、生态优良、统仓共配、终端增强,诠释了通道、节点和网络的建设。同时,我们又提出工贸物流一体化,工贸物流一体化提出的观点是在哪方面呢?基于成本优控、服务集成、利益共生、无限协同的原则,构建工贸物流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工贸物流一体化是将车间、卖场和仓库建到一个物理空间范围内,实现物流、商贸、生产的高效协同。物流园区作为商品流通的通道,其功能可与商场重叠。例如,新加坡丰树物流在东部枢纽的旁边建设的现代国际食品加工采购供应链中心,是将食品产业的工贸物流一体化,这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同时,在现代枢纽基础上,如果发展增量物流,需重新定义仓库属性。仓库不仅是存货点,还可以变成具有存货功能的贸易节点。通过线上交易,仓库里就可完成交易。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义仓库的底层逻辑,推动工贸物流一体化或商贸物流一体化。
此外,我们要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新贸易体系,比如,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贸易体系非常成熟,从传统贸易到分销到电商,整个体系在广东发展十分成熟。我们认为更新的贸易模式会在近两年产生,基于供应链的新贸易体系就是很好的选项。这个体系可以总结为四点:商品工贸在库,物流枢纽辅助,科技金融赋能,产业生态重塑。
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个主题是产业生态,包括了政商关系和商商关系。企业落户当地,除政商关系外,还需重点考虑商商关系,即前后左右的“邻居”是否为上下游关系,这对企业生态是很重要的。以广州的现状为例,广州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为原点,造就了可能是全国高标仓、高端物流设施最密集的一个地区。周边的维龙、丰树、南香谷等十几个园区,建筑面积均达到几十万平方米,再加上东部枢纽,最终建筑面积可能将近七八百万平方米,这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
广州的太和地区是产业升级很好的模板,从物流配送到物流商务,实现了产业升级,但产业功能还是比较单一的,仍以配送为主。石井和南海的里水也形成了广州东边的物流集散地,但功能也是以转运中心为主的。白云机场的物流设施密度也很高,也同样是转运中心。我认为,将来在中心镇、东部枢纽周边会形成仓配一体化、公铁联运、贸易、生产、物流高效协同发展的场景。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物理空间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关系。南海里水镇有一家2008年左右建设的物流园区,是从货运市场转型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本身并没有显著的特色,但是吸引过百事、安能、壹米滴答、鑫兴鹏、新邦、双桥、万川等几乎绝大部分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原因就是物流园区建筑的物理空间的业态是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对标企业这个群体。未来,枢纽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整个行业要充分探讨的问题。如何根据特定类型的枢纽造就特定的产业,推动相关企业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跟各位领导和同仁交流,有机会在东部枢纽跟大家一起共事。
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