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详情

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30日15:06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是伴随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而产生的专业物流节点,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放开经营限制、流通企业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作为近年来物流园区发展的热点领域,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采用多元化的发展途径、保持大规模的建设投入、构建高效安全的商贸物流网络,在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然现阶段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存在定位不清、功能失衡等难题亟待解决,作为推进商贸物流一体化、推动创新流通方式的重要手段,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
1、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原因
物流园区是区域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其派生的规模化物流服务需求带动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迅速发展。
(1)国家放开经营限制
199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意见》(工商办字[1992]163号),明确提出放宽企业生产经营范围,除国家规定特许和专项审批的行业、产品外,企业可以突破行业界限,本着一业为主,兼营其它的原则,自主选择生产经营范围;同时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灵活选择生产经营方式,从事生产、销售,批发、零售等活动。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第103号令),明确提出了扩大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权、经营决策权、商品服务定价权等14个方面的自主权,丰富了企业转换机制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国有商业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
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有效促进了我国商贸规模的迅速扩张。截至2011年底,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5075个,较2000年的3087个增加了1.6倍;成交额也从2000年的16358.9亿元,成倍增长至82017.3亿元。开放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吸引了大量新生企业,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流通企业走向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流通业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流通业是清一色的国合流通经济。1978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和集体经济占97.9%。至1998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37.3%,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等多元化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至58%[1]。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明报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除粮食、石油等国家重点掌控物资外,绝大部分商品已经进入市场自由流通。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民营化比例最大的行业。
经济发展和现代物流服务能力的增强,促进了我国流通领域由过去单一的百货业态,发展为多种业态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迅速成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国有流通企业改革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盈亏包干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国有流通企业逐步走向市场,以及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都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采购方式不断创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打破后,我国逐步形成了批发与零售、有形与无形、现货与期货、一般与特殊市场等形态多样的商品市场体系。差异化的商品交易形态带动了现代采购方式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分散采购、集中采购、JIT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等多种采购需求对运输节奏、库存周期、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成为保证商贸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进而利用商贸与物流的紧密联系,商贸企业做物流、物流企业做贸易成为普遍做法,前店后厂也成为一种时尚,客户采购更加便利,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日益受到市场欢迎,进而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营造了有利的市场空间。
(4)信息功能日趋完善
上世纪70年代至今,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内容上看,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经营管理、企业决策以及人才培养等多功能的企业信息系统已经日益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与此同时,商贸业与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为客商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挖掘与共享。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发展为例,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用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发现功能的日趋完善为商品交易、物流服务方式带来了深刻改变,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管理效率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企业管理已向现代科学管理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状况有较大改善,企业管理手段和设备基本完成现代化,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现代企业及企业家。同时,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等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的推广与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优秀的管理团队、科学的决策系统、完善的企业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的激励与沟通机制等管理理念的创新也为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拓展服务项目的有力支撑。随着商贸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交易市场能够创造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政府与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步提升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2、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路径
2008年,国家出台《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1334-2008)对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进行了明确定义,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成为园区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及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1)物流企业拓展商贸功能
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节约物流成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些传统物流企业顺应大势利用自身原有设施经过改造,自办各类现货交易市场。以物流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在此聚集。主动改造或建设各类现货交易大厅,为客户提供商贸和物流一体化服务,并引进工商税务、餐饮住宿等配套功能,使现货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2)商贸企业完善物流体系
改革开放至今,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4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加速了各种商品的汇聚。滞后的物流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商品市场对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开始新建物流设施,并且吸引一批优势物流企业在此聚集,商贸与物流协同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为如今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3)政府引导园区规划
商贸和物流联动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地方政府深受触动。地方政府主动引导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通过政府建设,引导本地散乱的商贸市场和物流企业在此汇聚。亦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入驻。既有利于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也有利于政府的集中管理,创造可观的财政收入。
(4)地产商投资园区建设
随着国家对地产管控力度的加大,地产商的利益空间受到较大挤压,再则国家和地区政府对物流园区建设的利好政策以及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推动作用,诱使越来越多的地产商热衷于投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建设。
二、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借助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成为近年来发展热度较高的新型物流园区。同时,依靠《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创造的有利发展环境,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实现了数量、规模、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1、商贸物流节点建设保持高速发展
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2年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数量最多,占69%,依次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5%,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占5%。与2008年调查相比,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仍占主流,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图2  物流园区类型占比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批发市场迅速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截止2005年,我国有各类商品市场9万余家,其中上规模的批发市场达1万家以上,商品交易额已占到全社会商品零售额1/3左右,近20个大型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超过了百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事批发市场经营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2]。近年来,各类批发市场按照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增加物流功能。部分批发市场已经改称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或流通中心,以商贸为基础,逐步提升物流功能。
截至2009年末,全国连锁零售企业拥有各类商品配送中心3426个,通过配送中心向连锁企业配送商品金额达到1.2万亿元[3]。一批商品集散地、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经过建设改造,货物集散、配送能力不断增强。
2、商贸物流节点布局结构不断完善
城乡商贸物流节点建设力度加大。2005年至今,我国先后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截至2013年4月15日,各省份在2012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中支持建设农家店34688个,配送中心项目552个,乡镇商贸中心750个[4]。“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了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强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仓储及活禽交易屠宰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着力培育了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市场营销及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组织”、“超市+批发市场”、“超市+社会化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节点发展方式。
城市商贸物流体系逐步形成。依托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重要经济节点城市,不断完善的城市圈建设和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有效带动了城市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各类连锁经营网点在城市经济圈内迅速扩张,商贸市场主体迅速发展壮大。
3、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年来年均增幅保持在40%左右。立体仓库面积已接近仓库总面积的20%,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仓储、常温仓储与低温仓储、普通仓储与立体仓储共同发展的格局[3]。与此同时,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内为满足商品流通需求建立的商品交易大厅、商品展示区等市场交易设施不断强化。适应大宗生产资料、粮食、农副产品等商品的专业化设备逐步改进。
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内交易、产业资源整合、行业信息交流等信息平台迅速发展,通过建立商贸服务、物流服务、客户业务支持(SaaS)、园区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部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已经实现了商品展销、物流交易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结算管理、园区管理等功能集成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4、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一方面,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作为商品交易平台,将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效地链接起来,利用在线交易、电子商务等电子化商品交易方式扩大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服务空间,扩大商贸和物流的辐射范围,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辐射不再局限于周边,物流服务也不再局限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本身。
另一方面,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物流服务平台,将传统的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实现商贸和物流的互动,提供包括进向和出向在内的仓储、运输、配送和库存管理等多功能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物流金融服务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迅速开展。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更多地聚集了小型或微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的瓶颈。而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通过引入物流金融服务,为其中的各种小型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和服务,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利用物流管理和库存管理降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实现共赢。
5、商贸物流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2011年,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共同制定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九项工作任务。《规划》作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6大专项规划之一,是引导和推动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第一个专项规划。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依托物流和贸易市场双轨的高效运作与规范化管理,以及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技术支撑。2008年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375号)、《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2]211号)、《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2]1619号)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商贸物流的大力发展。同时还有《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已经进入审批阶段。随着各种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商贸物流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基础日益坚实。
与此同时,2011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职能转变,实现商务事业科学发展,商务部对部分内设司局的名称和主要职责进行了调整,原商贸服务管理司更名为“流通业发展司”,原市场运行调节司更名为“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原服务贸易司更名为“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原信息化司更名为“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调整后,原由市场体系建设司承担的“对拍卖、典当、租赁和旧货流通等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推进、发展物流中心和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职责,划转流通业发展司,原商贸服务管理司承担的电子商务有关职责划转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商贸物流及电子商务作为未来流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日益明确。
三、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市场认可度日益提升,然而过快、过热发展引发的基础定位不清、竞争力不足、商贸物流功能失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已成为限制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关键,亟待破解。
1、商贸园区和批发市场混同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2008年出台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1334-2008)对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进行了明确定义。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商贸园区或是批发市场亦被冠以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使政府和企业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冠以物流名称,便于进入先进行业;二是物流用地的出让金大大低于商业用地,以物流名义拿地建设商贸设施,可大大降低成本,加快投资回收期:三是商贸园可带来更多的经营额和税收,增加形象工程,政府部门乐意为之。
应该说,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是商贸和物流的产物,它不是商贸园,更不是批发市场。其中,物流设施要有足够数量。比如,物流经营占地面积至少在50%以上;要有足够的物流设施设备,如库房、场地、分拣、装卸、加工等;还要有足够的物流量。由于园区大小不一,可用单位物流用地的年货物吞吐量做为指标。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应在200万吨--300万吨/(年•km2)。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有两种类型:一是商贸设施和物流设施同在一个园区,商贸带来货源,物流完成货物交付;二是商贸设施与物流设施分离,但物流设施主要为商贸服务,其集散、分拣、配送的功能较强。
2、园区竞争力有待提升
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成熟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热衷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建设。但很多投资主体,对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内涵、功能和市场地位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盲目上马,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贪大求洋,投资巨大。有的一次性规划10多平方公里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建设了几百万平方米的商铺。为了使资金快速回笼,饥不择食,无目标、无鉴别地引进各类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导致园区乱象严重。人货混行、交通堵塞、环境脏差。入驻企业混乱,园区招商引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园区给钱就进,来者不拒的招商引资理念,造成园区经营企业大小不一、能力不均、鱼龙混杂,园区的规模效应以及对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是缺少骨干流通企业。我国骨干流通企业为数不多,大多以中小流通企业为主。中小流通企业资金有限,设备和服务能力偏弱,不能满足现代化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专业化和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再则,流通企业缺少兼并重组、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的能力。园区需培养、吸引骨干流通企业入驻,以增强服务能力。
3、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简单,只能提供仓储保管、简单加工等基础服务。能力短缺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致命弱点。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最大的短板是物流:没有足够的高等级仓储设施、没有高标准的分拣装备、没有一体化运营的物流企业、没有高效率的信息系统,使得电商企业要自建物流园区。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服务模式仍需培养。同时,物流园区是多家物流企业进驻的地方,卫生、安全、工商、税务、海关、商检、规划、环保等都是园区健康发展的保障。企业之间的争议、纠纷,也需园区管理者认真处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样有待加强。
4、技术应用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已经逐步加强物流装备更新和设施改造,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物流园区发展情况及自身服务需求,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技术应用与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仓储保管技术、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还不普及。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应用程度不高,尚未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及物流流程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信息平台公用等信息共享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不足,尚未实现商贸服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通过共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物流管理技术如供应链管理、精益化管理、系统管理、决策管理、风险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的应用还较少,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趋势
未来三至五年,将是企业、政府等商贸物流参与者落实《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关键阶段,维护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攻关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地位的重要阶段。有关部门将有望在完善网络布局、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着力。
1、园区网络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完善
贯彻《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及其他商贸、物流业重点规划,结合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及土地、工业、交通专项规划,将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商贸物流节点网络。网络布局的优化完善有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要求物流园区与之相适应。新四化的发展和布局影响着园区的布局。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将接近消费地,与工业消费、农产品消费、民生消费进一步融合。二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整体安排,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园区之间形成合力分工,避免过度竞争、无序经营。三是融入更大更高层次的物流体系,使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成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四是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等梯级节点布局优化,分工合理,运作有序。
完善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及其重要。在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绿色环保物流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方面,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都将发挥更大作用。
2、园区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在土地、矿资源、人工、水、治污成本日益增高的条件下,技术与应用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机械化、自动化的物料装卸搬运技术将大大减少人工搬运和分拣。近年来,快递企业、邮政业、烟草业、医药业、电商业大量建设自动化、机械化物流仓储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物流园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物流园是物流信息的产生地,也是信息的整理、发布、使用地。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将把信息服务作为重要的服务领域。园区将优化完善信息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咨询、交易、行业分析、价格、软件平台、票据传递、结算、支付、电子金融等服务。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物流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变革将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商贸物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加快形成。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全程物流等物流服务方式将进一步提高园区物流服务水平。
3、园区产业融合与专业化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专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经营品种将更加丰富,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不断配套。加工制造企业将向专业市场转移和集聚,专业市场将向生产领域适度延伸,专业市场和生产商、供应商逐步建立双赢的战略同盟,以确保商品供应渠道畅通。专业市场对下游销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支持,最大化实现客户需求,强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专业市场与上下游的紧密联结,必然需要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配套物流服务做支撑,进而带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对象不断拓展,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园区发展过程中需要主动延伸上下游企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逐步集聚交易、物流、金融等功能,面向冷链、汽车、钢铁等专业物流领域提供商贸物流一体化服务。
4、园区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适时启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物流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试点经营的示范工作将成为未来我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
积极培育试点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重点扶持具有较大规模、物流竞争力强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发挥带动作用。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贸和物流领域龙头企业入驻。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让商贸和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注意到有利可图。因此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入驻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参与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这一趋势将切实解决园区建设的融资问题,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
商贸物流是一个既传统又新鲜的事物,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变化之中。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市场,周易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那时的市场,交易和商贸物流是同时发生的。而在纸币、电子货币、电子交易发达的今天,商贸交易与物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开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研究商贸物流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物流企业会随时跟进并适应这个变化,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中国市场统计年鉴200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Z],2011-03-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2012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工作进展通报[EB/OL]. http://scjss.mofcom.gov.cn/article/cx/201304/20130400108107.shtml/2013-04-28.
[5] 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6] 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Z],2008-03-03.
[7] 商务部.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375号)[Z],2011-10.
[8] 商务部.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2]211号)[Z],2012-06-21.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2]1619号)[Z],2012-05-31.
[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意见(工商办字[1992]163号)[Z],1992-06-20.
[11] 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第103号令)[Z], 1992-07-23.
[12] GB/T21334-2008.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S].
[13] 国务院办公厅.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47号)[Z],2012-09-01.
 
(作者:姜超峰: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